陶瓷人物

本期陶瓷人物王迎军

 更新时间:2019-02-21 08:46  点击数:7246

20190221084547974894.jpg

作为一名“在华工学习工作整整35年的老华工人”,王迎军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不仅注重高标准给学生传授知识,还用自己优异的人格品质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创新居于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之首,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全新生命力,也是学术研究的灵魂。王迎军教授将创新精神融入学术研究的“血液”,真正成为行业的探索者,科研工作的实践者。此外,她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让本科生就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把实验室建到社会上,把课堂开到国际上去”。在学习与科研上,王迎军教授无论是对自己、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她对学生的要求是:“你可以给我失败的数据,但是不能给我虚假的数据。”但日常生活中的王迎军教授风趣又幽默,亲切又和蔼,对学生关怀备至。担任华南理工校长期间,她的校长信箱每天都会有很多同学来信,她都会耐心一一回复。

201902251635381415012.png

王迎军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医学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在骨组织再生修复材料、生物活性硬组织植入材料、生物活性纳米材料、仿生矿化类骨材料、组织诱导骨与软骨材料研究、生物材料表面功能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先后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六十余项,提出的“骨组织再生修复生物应答理论”、“一体化骨与软骨仿生制备技术”、“多参数体外模拟智能评价系统”等在国内外生物材料领域引起极大反响。从事无机非金属陶瓷及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近40年,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发表SCI引收录两百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五十项;专著两部,其中所著《生物医用陶瓷材料》入选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一科学技术类奖。以第一获奖人的身份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科技发明奖、广东省科技发明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奖等十余项奖励;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生物适配( Inadaptability)”新理念,对生物陶瓷材料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的各种现象做出更深刻、全面的诠释,引起了国际生物材料界的广泛关注。

除此之外,她领衔率先成功发明了国际领先的类人骨纳米陶瓷高级有序模板技术和可控多级孔微结构构建技术,仿生制备岀磷酸钙类生物活性骨修复体,可同时满足大段骨再生修复的承重与骨再生要求。建立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医工研企管的协同创新模式对产品成果转化产生显著示范作用,突破了一批个性化组织功能重建修复的共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高端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产品,扶持一批企业发展上市,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将研究成果的转化点大大提前,带动了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高新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在个性化组织功能重建产品中的应用,提高产业集成度和科技含量,提升我国相关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牵头创建了由政府参与投入的“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国新加坡国际联合研究院”等5个大型技术转化平台,创建了华南地区医疗器械研究检测中心。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获I类产品注册证7,推动6个企业上市,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1978年,王迎军从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毕业。

1998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2003年9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2007年11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2011年12月至2018年10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2018年12月13日,获“中国陶瓷科学发展终身成就奖”。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