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人物

本期陶瓷人物万德田

 更新时间:2020-06-12 09:49  点击数:7333


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

记一名检测行业中砥砺前行的后浪行者万德田

每一朵浪花,都有自己的方向。2007年的毕业季,彼时正值毕业的万德田有三个选择摆在面前,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继续读博士后,还是留在金属研究所做助理研究员?最后,万德田遵从本心,选择了跟随为人好、踏实做科研的导师包亦望教授来到了中国建材总院下属单位国检集团。而当下的万德田,已经成长为一名可全面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科技人才、国检集团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建材总院最年轻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了。万德田总说自己幸运,遇到了好导师,来到了一个支持青年人才发展的好单位,赶上了科技创新是主要驱动力的新时代。“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2001年,万德田从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继续攻读研究生,跟随周延春老师学习陶瓷材料的计算模拟、制备工艺等,此时正逢包亦望教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做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于是万德田开始跟随包亦望教授学习陶瓷材料性能表征以及测试和评价技术。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万德田成为了一位既懂陶瓷的制备工艺学又懂陶瓷的性能评价和表征的研究生。在校期间,他开发了非对称陶瓷涂层的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单边斜切口梁法测试陶瓷断裂韧性的新方法等,部分成果发表在美国陶瓷学报和欧洲陶瓷学报。毕业时,他共发表了8篇SCI论文,申报了5项发明专利,还获得了“师昌绪奖学金”。

20200612095041221558.jpg

博士毕业答辩合影

2007年,追随导师包亦望教授来到国检集团的万德田,立志要和老师在科学的道路上共同战斗,开始了陶瓷和玻璃材料力学性能评价的一线科研、技术开发工作。

2008年,万德田到国检集团的第二年,他注意到如何检测玻璃幕墙在台风等极端天气环境中出现脱落和坠落的风险是一项重要且急需解决的任务,当时青年人员由于资历阅历有限,难以独立组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多数情况下只能参与其中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锻炼价值有限。中国建材总院转制后,以“科技领先,服务建设”为核心理念,主抓“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了鼓励青年人才开拓创新,特别设立了“前沿探索基金”项目。在包亦望老师的鼓励下他积极探索承担了其中一项总院青年基金,这是他人生中独立承担的第一个科研项目,获资助2万元,配备了40平米的实验室。经过近2年的努力,该项目终于成功了,万德田获得了夹胶玻璃抗风压失效风险的模型,提出了夹胶玻璃界面强度的测试方法。基于这项目工作基础,后来又成功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陶瓷材料界面高温服役性能研究和界面抗疲劳特征》,以及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课题等。

202006120951128497672.jpg

万德田与导师包亦望教授交流讨论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超音速飞机、导弹,火箭、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飞行器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材料性能的优劣一定程度决定了人类探索飞行的极限。这些飞行器任何一个小部件的结构材料在1600度以上的性能的要求都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影响成功的大问题,为此,在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支持下,在前期方法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万德田所在项目组获批了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项目,而他又作为仪器专项第三子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参与了整个项目的制定和研发工作,针对超高温极端氧化环境下的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没有任何标准和测试方法的现状,提出了缺口环法和局部受热加载法、动态冲击法测量其弹性模量、强度(包括拉伸、压缩、剪切和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等。该评价技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泛,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此项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外没有超高温极端环境下力学性能评价方法的空白,对于保证超高温材料和构件在超高温极端环境服役期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006120951505871821.jpg

万德田参与研制的超高温极端环境力学测试系统

长期扎实的科研第一线工作,万德田拥有了系统、坚实的陶瓷与玻璃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人才项目1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和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1项。作为项目骨干成员参与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863”、“973”、国家自然基金以及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在极端环境下评价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技术和仪器开发,陶瓷材料界面服役性能和界面抗疲劳特征以及建筑玻璃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面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

202006120952165929868.jpg

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导师包亦望教授身上,万德田传承的不仅仅是老一辈科研人刻苦钻研、严谨求学的科研精神,还有国际化视野下的不断探索创新,走向国际的拼搏精神。

作为国际标准工作组的中国专家代表,万德田多次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研讨并做重要报告。主持制定国际标准2项,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30余项。先后担当ISO TC 206 WG4(复合材料)和WG10(涂层)工作组项目新提案的唯一的中国专家代表。2020年2-5月,不惧疫情,克服困难,万德田通过ISO视频会议和邮件等沟通方式,积极与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进行沟通,成功将主持的国际标准ISO23458: 2020推进至发布状态。标准化工作的成败取决于科研和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材料性能评价与表征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直接依赖于测试技术、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的先进性。成功发布的系列国际标准,表明我国材料性能和测试研究综合科技水平某些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极大地完善了脆性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填补了相关力学性能评价领域的世界空白,推动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性能评价领域的学科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202006120952536491417.png

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2014年万德田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时年36岁,是当时一批获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位。2011年被中国硅酸盐学会授予第九届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2011年被北京市科委授予北京市“科技新星”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第三届吴中伟青年科技奖”;2016年荣获北京市“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1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20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奖励7项,中国建材集团科技进步奖2项,技术发明奖1项。

所有这些斐然成绩来自于中国建材总院和国检集团这片肥沃土壤的滋养和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也离不开万德田在科研上孜孜不倦的努力、在工作上对自己极为苛刻的要求。

2015年,国检集团机构改组,面对改革后如何发展的研究院,万德田从领导手里接过来的不仅仅是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头衔,还有压在肩膀沉甸甸的重担。“材料测试技术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的合作,更需要坚实平台的支撑”。中国建材总院、国检集团大力支持下,在导师包亦望教授的细心爱护下,万德田带领团队就憋着一股干劲,在应用推广项目组现有技术的同时积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根据我国脆性材料在极端环境下力学服役安全和在线检测等问题,积极开展横向课题,在高温和超高温力学性能评价技术上取得突出效果,在极端特殊环境下的陶瓷与玻璃安全服役性能评价中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材料测试技术属于综合性基础科学,科研时遇到的难题往往无从借鉴。这非常考验个人及团队的创新能力。万德田和团队中每个人都奋勇争先。大家一起跑步前进,只有加入者,没有掉队者。

20200612095326092501.jpg

团队合影

中央研究院要跟踪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向,提出科研攻关方向,组织重大战略性科技攻关,组织内外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科技难题,成为国检集团重大科技攻关平台、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国检集团科研创新的核心力量,是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接口。2019年,在中国建材总院和国检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万德田积极推进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中心山东基地的建设工作,将中央研究院现有科技成果极端环境下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及幕墙安全智能检测技术等系列成果落地产业化。带领团队打通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5月,万德田开始担任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性能表征与评价团队学科带头人,他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他希望:“未来能将更多的科技成果专利化,标准化,设备化,市场化,服务行业,服务社会。”

如今的万德田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跟随着一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奔跑者”。以科技领先,服务建设为宗旨,以解决测试技术难题和提高构件服役安全为目标,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贡献着自身的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攀高峰。

文章来源:国检集团CTC

往期回顾